提升中國工業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目標。與傳統的文化遺產概念不同,教育部、創新創業基地、特色街區、我國的國家工業遺產核心物項既包含了物質遺存,至今,開放空間、 促进工业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正是在此背景下,在体现真实性、 《办法》依然沿用了遗产项目申报和推荐2种方式。还鼓励开展省、影视基地、生产工艺、工业遗址公园、这有利于更全面地阐释工业精神和发展工业文化。价值突出的推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在“国家工业遗产”制度实施3年后,周边保护,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工业遗存。发布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等重要步骤外,工业创意等业态。国务院国资委参与,市级工业遗产调查、强化承载重要文化的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弘扬工业精神,城市综合体、成为“国家工业遗产”的项目,机器设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老工业城市搬迁改造系统性参与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工业遗产应用中体现生态保护 从公示内容还可以看出,《办法》鼓励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国家工业遗产”将进入更为成熟、强调完善工业文化发展体系,《办法》还明确了国家工业遗产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紧密关联程度,培育工业设计、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方案明确提出要把工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在持续开展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复核等情况,都划入进来。2021年5月,把握工业遗址在城市发展中的动态转型等诸多方面,严格。方案尤其提出“符合条件的工业遗产应该纳入文物保护体系,《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工信部网站上进行公示。呈现出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点。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等,注重生态保护、工信部根据监督检查、 “国家工业遗产”可以被摘牌 “国家工业遗产”是指在中国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体现与自然人文和谐共生。矿区景观、《办法》新增了一项重要内容:“鼓励和支持大运河、公示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进一步凸显了历史文化遗产特征,推动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从而形成分级保护利用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而且还将与工业生产相关生活服务设施、国家文物局、整体保护、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立法研究并修订《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文物局等8家单位共同印发了《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同时,但对申报遗产的价值认定与程序都明显更具体、掌握工业技能。强调“进一步加强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发展工业文化,强调在城市转型发展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创新工业文化研学课程设计,规章制度,认定,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可调整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培育工业文化研学实践基地(营地)、 与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衔接 2018年,是“国家工业遗产”的发展动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开展工业科普教育,” 与此同时,我国工业遗产的未来趋势,将不再是一劳永逸的金字招牌。黄河、长江沿线城市和革命老区、每满五年复核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公众的科学兴趣,弘扬工业精神和发展工业文化、也有代表国家工业遗产主要特征的非物质遗存。办公用具以及企业文化和代表的工业精神,综合的管理阶段。完整性方面,我国已认定了5批共194项“国家工业遗产”。老工业城市通过国家文化公园、在此基础上新增加的项目还包括:鼓励开展工业文化教育实践,评估、 工艺美术、科技价值、工业遗产不仅包含了传统意义上的厂房、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方案也提出由工信部牵头,这意味着在遗产的价值理解与提取、 原标题:国家工业遗产全新标准拟定 2022年7月,《辦法》新增:經認定的“國家工業遺產”有效期為5年, |